夯实基础 开拓创新 科学谋划 特色发展
——体育与马术学院五年发展规划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形势、新局面,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发生深刻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进行着深刻而广泛的改革。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公司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首批试点学校正经历着转型改革、提档升级、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根据学校的总体改革试点方案,特制订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太阳集团欢迎您的工作要求,围绕建设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这一主线,逐步完成“五年强基础、七年创合格、十年入主流”的阶段性发展任务,以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以新兴休闲体育产业的应用型科研创新为突破口,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2.总体目标
体育与马术学院重点围绕“五年强基础”的目标,将赛马专业特色融入到本科专业,打造体育产业学科集群,逐步构建有特色、有影响的休闲体育专业群,实现新兴学科领域应用型科研创新突破,使培养的新兴领域应用型人才逐步占领省内外、国内外人才市场,使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地方及国内外高端体育产业、行业高度融合,成为有影响、有特色的应用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及应用型人才“孵化”基地。
3.发展思路与具体措施
(1)打造服务高端休闲体育及产业集群的学科专业集群,突出本科专业创新发展,做精做强特色专科专业。
学科专业是学院发展的基石,是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体育与马术学院积极构建符合我国高端休闲体育及体育产业发展趋势,高度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休闲体育专业群。专业群面向高端休闲体育产业群发展、面向社会进步与发展,以体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为核心学科,对已有专业“要素”及“构件”进行重组,面向市场需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将赛马专业方向合理融入到本科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把“赛马、马术”特色做精做强,不断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优势,逐步完善和加强赛马专业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话语权”。同时,紧跟时代节奏,休闲体育专业群将重点打造“体育体质健康管理”和“体适能”,“户外休闲运动”两个新兴专业领域。
采取政、校、企战略联盟办学模式,与武汉市体育局、武汉市体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市体育中心等有影响的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每个本科专业拥有实质性战略合作伙伴单位不低于3家,实现本科专业建设与政府、企业、市场实质合作率达到100%。
同时,体育与马术学院将紧跟武汉市开展赛车运动、航空体育运动发展趋势,适时增设赛车、航空运动等领域的发展。
(2)突出科学研究的应用性,立足服务地方体育事业发展
在未来五年内,力争实现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零”的突破,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不少于两项,获得省、市级科学研究成果奖2-3项,科研总经费力争达到100万,与企业联合开展科学研究项目2-5项。实现应用型科学研究新突破。
突出科学研究的应用性,即是科研人员要深入市场和社会一线,运用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研究能力,发现和解决市场和社会存在的问题,强化与市场、与社会的战略联盟合作,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的科研服务,力争成为国家赛马产业发展的“参谋”。在完成国家体育总局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运动马(马术)调教和训练领域的研究,尝试探索事关我国马术运动发展的重要问题,发出我们在赛马及马术领域的创新研究的“声音”,逐步提升我们在该领域的“话语”权。二是,在加强对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市体育局的科研服务和政策咨询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更为广泛的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工作。近期重点完成好“国家科学健身示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城市体育战略发展研究”、“湖北省非营利性马术俱乐部的建设和研究”、“湖北省马术人才培养”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切实解决省、市体育行政部门在体育事业发展的难题,做好武汉市地方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的“智囊”,赢得信任,做好服务工作。三是,要继续做好企业科研服务,做企业发展的好“帮手”。近期重点解决好武汉东方马城、武汉江城健身e家、湖北卓安篮球俱乐部、天津环亚马球会、杭州伯骏马术俱乐部等企业在科技服务、人才合作、人才服务的应用型研究课题,为战略合作企业发展提供良言佳策。
(3)加强团队人才引进与培养,改善科研环境,打造多学科交叉教科研团队
团队队伍建设坚持“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原则,采取包括鼓励教师下企业、到社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作访问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支持和资助教师承担、完成科研课题、完成专著教材等。未来五年内培养3-5名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同时,通过引进、聘用等多种方式集聚人才,不断充实学院高素质人才建设。将“双师型”队伍建设、高学历高职称中青年教师培养作为学院团队人才建设的“硬指标”,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不断拓展交叉学科团队力量以满足学科专业发展需求。打造一支既能上讲堂育人、又能下企业、下社会服务、更能潜心进实验室做研究的应用型、多学科互补共进的教科研团队。
不断改善学院科研环境,推动“科研建设”活动,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人才积极投入科研工作,建立学院内部科研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开展“科研工作务虚会”,创造条件帮助青年骨干人才申报课题、申报资助专著、教材等科学研究项目。
(4)打造户外休闲体育中心实训基地,服务交叉性学科专业群发展
进一步创造和完善实践实训条件,扩大实验实训场地规模,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生产性实践功能,承接校内外科学研究项目实验实训工作,不断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加强利用实验实训中心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未来五年内重点打造户外运动基地(含攀岩墙、游泳池)、中型练马场(中型马房、中型马术场地)、体育产业策划与运作实验室、体育健康与健身评估实验室、电子马模拟实训室、运动解剖实验室、实验动物养殖实验室、体育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等实验室(见表1)。形成有规模、高质量、有特色的实验实训中心,在马术领域、休闲体育领域的实验中心力争成为国内高校的示范性基地,力争建成湖北省马术项目训练竞赛基地。
(5)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教学实践性,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
加强学院本科专业公司产品改革的顶层设计,在过去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学质量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到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中来,继续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力争未来五年成功申报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1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1-2项,市级教学质量工程2-3项。
加强课内教学管理和改革工作,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测试环节,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项目机制,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景教学和网络平台教学等方法,使课程实践教学比例超过35%,同时进一步完善应用技术改革的考核评价方法。
在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既要克服市场和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功利性”弊端,又要较好地将人才推送到实践平台和市场平台进行有效训练和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公司将继续推进与武汉市体育局、武汉江城健身e家等战略合作单位的深度合作,以实践、科研项目为依托锻炼和培养员工,实现员工由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式对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用性,增强人才发展的潜力。
体育与马术学院主导推行“导师制”,促进师生关系密切发展,在教师和员工之间建立一种个性化的“导学”关系。实行“导师制”就是要实现老师与员工间的直接交流对话,通过导师的实践项目、科研项目培养和锻炼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在导师制的实行下,力争每年员工能成功申报省级创新创业、实践项目1项,参加湖北省优秀老员工论文竞赛1项。
(6)深化开放办学,对外办学,加强合作,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体育与马术学院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的国际性、开放性。继续向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培养输送硕士研究生。加大与天津太阳集团tyc151硕士公司产品力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定在10名左右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逐步建成马术竞赛与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班。通过积累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率先申报专业硕士研究生点。根据马术领域国际化的趋势,规划成立“国际马术学院”,与国际接轨。
学院将整合专科、本科、研究生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格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合理有序、互促共融的人才培养居民,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